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给孔子沉重一击的,还有与季氏亲近的大夫少正卯也开始站了出来。同样被称为“鲁之闻人”的他开始引导一面倒的民间舆论,坚持昭公陵墓不可改,一时间朝堂上唇枪舌剑,争的不亦乐乎。
两相争执不下时,却从鲁国西鄙传来了一封麻纸做的书。
到这时候,三桓和鲁侯才恍然想起。窝在西鄙三邑的那位晋卿之子,鲁国小司寇。可是沉寂已久了。近来一直忙着治理领邑,和盗跖玩捉迷藏,外加烧制瓷器,到处送小物件给卿大夫做礼物,以及在鲁城曲阜推广一种名为“纸”的书写材料……
在书信中,赵无恤提出了一个建议。
“臣闻小宗伯之言,甚为有理,少正大夫之论,亦是可信。此事关乎国本,非此即彼,非对既错,但三卿争论不休,非邦国之利。何况仪礼之事,历代各有不同,夏朝和殷商治理天下,都有自己的典章法制和礼乐,但是其立法并不尽善,流弊使制度偏失了中道。自宗周兴起以来,有文王和武王这样的明君,有周公这样的良宰,于是考察夏商两代的礼制,或者去除其中过分的内容,或者增加其中不足的内容,制定出纤细入微的周礼,又流传鲁国,所以季札公子曾言,周礼尽在鲁矣!”
“然而数百年来,礼仪繁杂累积,有不少都丧失了本原,若是不信,朝中肉食者识周礼者有几何?俗言道,礼失求诸野,不如广纳鲁国贤明大夫、士人之言,让彼辈在鲁城毫社聚集议论礼仪,执政和诸大夫择其善者为治国良药。”
“聚集?”
“议论?”
“大礼议?”
赵无恤的建议让正反两方都愣住了,随即又迅速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