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则都是赫斯曼全力推动苏德合作的功劳——因为福克、容克、道尼尔、福克-沃尔夫、信天翁、西门子和bmw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和苏联合作开发的,苏联承担了一半以上的开发费用。而且每一种发动机和飞机,都能从苏联和德国政府(赔偿品)拿到大量的订单。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飞机制造厂为了一架两架订单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福克和容克公司却可以轻轻松松收获上百架订单。
比如赫斯曼这次乘坐的容克j.28客机还没有最后定型,就已经拿下128架订单。其中75架是苏联红空军订购的“改型机”。实际上就是将轰炸型的j.28,以客机的名义做散件出口,在苏联装配成tb-2重型轰炸机。
而散件组装只是苏联国产化j.28的开始。在完成了全部75架的散件组装后,苏联工程师也就基本吃透了j.28,之后就会在德国工程师的帮助下自行生产——发动机还需要继续进口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仿造,而机载电子和导航设备则只出口不转让技术。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德国在空冷发动机和大型飞机领域可以保持相当的领先。连苏联在这两方面的水平也仅次于德国,比英美法意等国要领先一头,更别说远东的那个日本帝国了。
“伊塔诺,我们可以合作啊,容克斯先生4月份的时候不是来过意大利?”赫斯曼和巴尔博非常热情的拥抱了一下,微笑着提及了航空合作的事情。
“我知道那次谈判,菲亚特公司不愿意转让液冷式发动机的技术,在那方面我们领先世界”伊塔诺.巴尔博颇为自豪地说。
意大利在液冷式航空发动机领域有领先优势是没错,但是意大利的市场太小。支撑不了一个大而全的航空工业。所以意大利的领先优势没有保持太久,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于英美德了。
在赫斯曼看来,意大利航空工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应是专攻一路——或者发展液冷路线,或者专攻空冷路线。最好还能和意大利未来的亲密盟友德国合作。
考虑到德国已经在空冷发动机领域占据了领先,意大利人完全可以把空冷发动机的发展路线交给德国去做,同时再和德国合作搞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