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崛起之第三帝国
笔下文学【 <a href="" target="_blank">www.bqg8.cc</a>】,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1939年9月的雷达还属于黑科技的范畴,在这方面领先的是德国。
在原本的历史上,德国在二战初期同样在雷达技术领域有一定的优势,直到他们的对手英国发明了多腔谐振腔式磁控管——一种微波发射器件(电子管),可以让雷达的功率大幅提升,从而提升雷达的性能。
不过那是1940年后的事情,现在英国人还没有这种多腔谐振式磁控管,而德国的汉斯.霍尔曼博士(德国的雷达之父)和gema公司(德国的雷达制造商)也得到了军备部最优先级的供应,正在全力开发可以实用的多腔磁控管。
而在没有多腔谐振腔式磁控管的时代,则是德国的“弗雷亚”雷达和英国“本土链”雷达在一较高低。在1937年秋gema公司开发出了探测距离达到120公里的“弗雷亚”雷达。1938年初,第一批改进型的“弗雷亚”雷达正式列装,成为了德国最主要的防空警戒雷达。
而英国的“本土”链雷达在探测距离上要远超“弗雷亚”雷达,达到了190公里。但是探测距离远并不等于雷达的性能就一定优越。因为没有革命性的多腔谐振式磁控管,英国“本土链”雷达的探测距离是依靠高度的体积(也就是做大)而达成的。它需要一座近百米高的铁塔充当天线,根本没有机动性,而且只能探测120度范围的扇形空域。而“弗雷亚”雷达的体积要小得多,可以进行机动部署,天线还可以360度旋转。
正因为体积较小,这种雷达的产量和部署数量也就远远超过了“本土链”雷达。到1939年战争爆发之前,根据总参谋部的要求,德国空军已经在德国西部、北部和南部(奥地利)的边境地区部署了数十部“弗雷亚”雷达。而其中的三座就部署在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就是齐格菲防线的终点站)、拉尔和埃姆登。
三部雷达都布置在非常靠近边境的地点,不仅可以有效覆盖德国领空,而且还可以探测到荷兰境内上百公里的区域。其中部署在克莱沃的雷达,更可以覆盖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