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是难题,因为在蒋百里与蔡锷谁更厉害的问题上,后世孰多争议。
从军衔上讲,护国讨袁战争之前,蔡锷已经官拜民国政|府一级上将;而蒋百里直到十年后,还只挂着个中将,只是在死后追赠的上将。
从武功上讲,蔡锷身经百战,功勋累累,其组织指挥的四川战役,无论是在制定计划、组织协同、还是实施指挥诸方面,都有条不紊、果断坚决,在整个护国战争中,堪称精彩的一幕。蔡锷之名气,也在此役后家喻户晓,为其一生军事生涯之巅峰。后世上的朱德总司令与刘伯承元帅,此时都在他麾下为一小将:而蒋百里一生从未有机会亲自带兵作战,在战术上殊有建树。
在战略上,则是蒋百里之强项,但要恐怕归功于其比之蔡锷之长寿(虽然正史上蒋百里也只活了56岁,但比37岁的蔡锷则又有了岁月沉积与历史演进的优势,参考蒋在1936年才大致完成其“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著名“持久战”奠基人的理论《国防论》)。他的贡献,恐怕还是其桃李满天下的军中子弟吧。
而蔡锷则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并加以总结,关于作战指导,蔡锷认为:“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若不揣其本,徒思仿效于人,势将如跛者之竞走,鲜不蹶也。”从这一思想原则出发,他既不完全肯定曾、胡“主守不主攻”的思想,又不被当时西方兵学家“极端的主张攻击”的思想所左右,而是根据中国军队、军费、交通等情况,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战略设想。他说:“中国数年之内若与他邦以兵戎相见,与其孤注一掷之举,不如采取波亚战术(指游击战术),据险以守,节节为防,以全军而老敌师为主,俟其深入无继,乃一举歼除之。”从这一点讲,蔡锷对中国的国情的了解是相当精到和独特的,丝毫不亚于蒋百里,或者说是蒋百里后来理论的补充----毕竟蒋百里提供了中国在大方向上必胜的论证,而蔡锷则指导了中国如何胜的难题。两者的结合,大概便是后来毛爷爷的《论持久战》、《论游击战》的主要思想。
对于自己和蒋百里孰高孰低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也从来没做此比较。自己年纪轻轻就执掌一省军事,于军事理论上也颇有研究,而蒋百里则多在军事理论和军事人才的培养上有建树,两者严格意义上讲是军事学的两大分支。蔡锷当得上军事家,而蒋百里则只能说是军事学家。
蔡锷是正人君子,说自己强于蒋百里的话是万万不会讲出来的,毕竟做人要厚道;但要说自己弱,又心有不甘,又怕张汉卿阅历浅会真的认为自己略输一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这面子还是要争一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