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台印刷机,三个月印出五十本诗经,这效率已经相当让人吃惊了。
印刷技术的进步,属于信息革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知识的传授会变得廉价。
“既然已经经过了实际验证,那就即可进行全面推广,工部各省的官办衙门,用这铅活字替换下泥活字,等全面替换结束跟朕说一声,朕来告诉你们印哪些书。”
中华书籍库浩如烟海,全都印一遍自然不现实,主要眼下也没有这些精力,朱允炆本身也懒得去印那些眼下对国家作用不大的书。
印书,是对传统的士族门阀最大的冲击。
古代一群不怀好意的所谓名士规劝君王:不可使民开智。
巧舌如簧的欺骗君王,说一旦百姓聪明了,就会动摇统治,质疑权威,其目的更多的还是为了固化阶级权利而已。
他们的孩子可以一落生就读书识字,而百姓的孩子一落生只能种地当兵。
那么治理国家,君王只能从他们这些门阀阶级中挑选人才来充任官员,代代如此,毫无选择。
后世常说寒门难出贵子,殊不知在古代,寒门是绝对出不了贵子,寒门只能出造反革命党。
毕昇研究出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没有在宋朝的时候普及?为什么被打压的只能被记载到《梦溪笔谈》之中的原因就出在这里。
宋朝是士大夫阶级的天下,他们把持着宋朝这个国家从中枢到地方的所有权力,自然极力压制百姓触碰知识,断了赵家皇帝从民间选材的希望。
而在这一点上,朱允炆早就明确过,民智开的越高,统治才会越稳。
文人相轻这个毛病那是骨子里东西,但凡一个人有点文化,那真的是藐天藐地,慢说什么同一阶层了,就算是内阁辅臣、六部堂官那在他们眼里,也都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毛笔评政、酒肆治国。
将来大明的学子百姓可能连翰林院门朝哪都不知道,但这并不会妨碍他们抨击朝廷的方针政策,这样谁也不服的性格,还担心他们造反吗?
解缙被召进宫里的时候,朱允炆正埋头与案牍之中,拿着纸笔写写画画。
“朕要办教育。”
登基将近六年,国内国外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内忧外患全被一扫而空,他这个皇帝将来的工作只剩下埋头与国内大搞发展。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