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花非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隋波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在纸上写写画画,整理着思路。
项目启动在即,他作为负责人,需要将方方面面考虑的更周详。
正所谓,临战前,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
作为前世历经过多次互联网浪潮,亲眼看着巨头们一路崛起,也亲眼看到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公司黯然陨落,惨淡离场。
更作为创业者,亲身经历过因团队合伙人分裂、资金链断裂、产品功能伪需求、市场竞争激烈,执行力弱被对手超越、行业风口过去等等问题,而导致创业失败的惨痛教训。
隋波对于创业,始终怀有一份敬畏心。
哪怕这一世,身处在时代浪潮最前沿,眼前似乎一眼望去,几乎是一片蓝海的广阔市场。
隋波的内心深处,依然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
这也是隐藏在他身体里的40岁中年男人灵魂,所特有的持重与谨慎。
任何一次创业,就算前期准备的再充分:
如对创业项目的判断:有足够大的市场(用户需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确定好了市场和产品。
在项目运营中:重视现金流(资金链管理),始终保留足够应变的资金(风险控制)、选定市场后快速的行动力(抢占市场)等等。
足够的用心和努力。
这一切都具备,创业最终是否能够成功,还要看运气……
有时候,真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且,隋波对这次的项目,倾注了更多的希望。
固然,任何项目和生意的目的,必然是赚钱。
但对于隋波而言,他始终认为,赚钱只是附带而来的结果之一。
他没有选择等待到98年,甚至99年,互联网真正爆发的风口上开始创业,而是现在就开始用这个小项目开始尝试创业。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提前卡位、磨合和锻炼团队。
隋波纵观前世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史,发现在互联网时代,真正舞动风云的人物,有一个特征,大多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生人。
64年的马云、张朝阳,68年的李彦宏、69年的雷军,70年的周鸿祎,71年的马化腾、丁磊……
当2000年左右,中国的互联网进入第一次浪潮的巅峰爆发期时,他们大都在3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