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的,明公这边请。”李寿说道。
一行人很快到了一处枣园内,官奴们见了,纷纷走避。
“这些枣树都是从别处引种来的,有些年头了。”李寿介绍道。
既然“有些年头”了,那么这片果园很显然原来是有主的,但现在没了。倒不是邵勋巧取豪夺,主人家被匈奴刘景沉河了,自然就是无主之地了。
“以信都大枣居多。”李寿说道:“另有青州紫枣、乐氏枣。后者故老相传,乃乐毅破齐时,从燕地带来。河东安邑枣天下闻名,却未种得。不过洛阳西王母枣却少少种了一些。”
“我观河北多枣树,何也?”邵勋说道。
“石勒下令多种枣树,每户至少五株。”李寿如实答道。
“为何?”
“说是为抗天灾,歉收之时可食。”
“不无道理。”邵勋点头赞道。
现在荒地多,多种枣树是合理的。后世现代农业对果树精心呵护,此时多半放任自流,种了是不怎么管的,但也不是一点技术都没有。
邵勋就从裴妃那里弄到了一本名为插梨的农书,里面详细讲解了裴氏庄园总结出的梨的嫁接之法,甚至还包括梨的储藏之法,以备冬天食用。
种麻子、植桑要术是琅琊王氏出品,王惠风偷偷送给邵勋的。
插梨则是裴妃遣人抄录后送过来的。
三本都是非常实用的好书,对于农业生产非常关键。
与梨相比,时人好种枣以备荒。
在农田歉收的时候,枣树可能歉收,也可能不歉收,这就对冲了一部分风险,让百姓在主粮不足的情况下依靠果蔬、野菜之类混过去,投入下一年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