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孔子守旧传统派,孟子不切实际理想派,荀子性本恶言论 (第1/5页)
思不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孔子时期,鲁国曾实行了一项叫作【初税亩】的国策。”
“简单来说就是提高国家的税收能力,但面对这项可以切实提高国力的制度,孔子却表现的异常不满。”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礼记·檀弓》中记载,孔子一行人路过泰山时,曾遇到一位住在山上的妇女。”
“妇女说:泰山上的虎患太严重,我有很多亲人都惨遭虎口,白天抱着亲人的墓碑哭泣,夜里做梦也要胆战心惊。”
“孔子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下山定居呢?”
“妇女说:我无力承担鲁国的杂税,所以才被迫住在了泰山之上。”
“这个时候孔子才意识到,列国君主所追求的集权(法家萌芽),正是打破礼制的关系所在(君权不受控制),那如何对抗集权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分散权力,所以他提出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意思就是振兴那些早已灭亡的国家,接续那些已经断绝的后代。提拔那些被洪流淹没的人才,让社会重新恢复到尧舜时期那样,一千多个小国(部落)并立状态。”
“其实也就是老子眼中的小国寡民,孔子将其称为大同社会。在这种人人相识,高度透明的社会中,礼制中的美德才能发挥作用。”
“抛弃那些虚伪的装饰,人们才不会只关注仁义的形式,也就是说礼制这个概念,根本不适合后来大统一王朝。”
“到了这里我们还能理解,为什么孔子不受君主待见,因为对君主和贵族来说,推崇儒家就意味着缩小自己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