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科举制度到底利大于弊吗?八股取士,思想的禁锢 (第4/5页)
思不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人认为科举本身没错,错的是考的东西一直都是一个格式,按照某个意义上这与高考不也是一样的吗?
也有一部分认为科举是要分时代的,刚开始肯定是巨大的进步,再到后面只知道读八股文。
书呆子太多,只会死读书,学而不思。
八股取士存在诸多问题,思想禁锢严重限制思维自由,按照朱熹的注解和固定的八股格式答题,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这使得读书人将大量精力用于揣摩圣人经典的所谓“微言大义”,不敢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活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明清时期许多有才华的学者,在这种制度的限制下,只能在僵化的框架内进行文字表述,难以发挥出真正的学术潜力和创造力。
在其中强化思想控制,统治阶级通过八股取士,将读书人的思想纳入到官方认可的儒家正统思想体系中,培养出的大多是忠诚于封建统治、缺乏独立思考的“顺民”。
考试内容也局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忽视了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其他领域的知识。
儒家经典中的内容多为古代的道德规范、伦理观念和政治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八股文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也是读书人获取功名、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因此整个社会的教育都围绕着八股取士展开。
学习僵硬化不说,评判标也很准单一。
再者就是作弊现象频发。
尽管八股取士在一定程度上有防止作弊的措施,如规定考试格式、统一阅卷标准等,但由于科举考试的巨大利益诱惑,作弊现象仍然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