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摇摇头,“您该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张彬看着我说:“不用一个月,按照我的直觉,它在今天晚上就应该出现。能否回基地充电后再飞一次?”
张彬喃喃自语:“很奇怪,它应该出现的……”
我轻轻叹了口气,“对以后一个月的搜索,我其实已不抱什么希望了。”
“直觉并不可靠。”我说。
“不,”他说,“我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肯定你们是对的。”
“不,三十多年了,我还第一次有这样的直觉,它是可靠的!”
“张教授,我们可能错了。”我对张彬说,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他一直没看舱外,只是静静地沉思着。
这时,耳机中突然响起了一个飞行员的声音:
我生活中有一个铁打的定律:对某件事如果你预感到失败,那它肯定失败。当然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这样的空中搜索,但我现在几乎已经预感到了最后的结果。
“发现目标!电弧1号机方向约三分之一处!”
这时电弧的亮度渐渐减弱,超导电池中的电能已经快耗尽了,耳机中响起了林云的声音:“各机注意,熄灭电弧,相互脱离,返回基地。”从她的声音中我听出了一种对所有人的安慰。
我和张彬都浑身一震,立刻伏到舷窗上向后望去。就这样,他时隔三十年,我时隔十三年,再次见到了决定我们一生的球状闪电。
飞行持续了半个小时,这期间除了飞行员们在无线电中简短的对话,我们都保持着沉默。现在,这条电弧扫过的空间,已数千倍于有史以来人工闪电扫过的空间的总和,但什么都没有发生。
那个球状闪电呈橘红色,拖着一条不太长的尾迹,在夜空中沿一条变幻的曲线飘行着,从那飘行的轨迹看,它完全不受高空中强风的影响,似乎与我们的世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百米长的电弧带最后形成了,并开始随着双机编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西飞行。我猜测着在地面看到这条突然出现在夜空中的长电弧的人,看着它在群星的背景前缓缓移动,会把它当成什么呢?
“各机注意,与目标拉开距离!危险!”林云大喊。事后我真佩服她的冷静,我和张彬这时已完全呆住了,不可能再想任何别的事。
我戴上护目镜后,立刻除了电弧之外什么都看不见了。随着直升机间的距离渐渐拉长,电弧也在变长,这时,我戴着护目镜的眼中的宇宙十分简单,只有无际的黑色虚空和这条长长的电弧。其实这个宇宙更像我们正在探索的境界:那是一个无形的电磁宇宙,在那个宇宙中,实体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无形的场和波……我看到的画面让我失去了最后的信心,在这画面给我的直觉上,很难相信这个漆黑的宇宙中除了这道电弧还能有什么别的东西。为了摆脱这感觉,我摘下护目镜,像张彬一样把目光局限在舱内,这被电光照亮的实体世界让我感到舒服一些。
两架直升机相互分离飞行,随着距离的拉大,电弧很快熄灭了,没有弧光的干扰,球状闪电在夜空中显得更加清晰,周围的一片薄云被它的光映成了红色,仿佛一次微型的日出。这被人类激发的第一颗球状闪电在空中缓缓飘行了约一分钟,突然消失了。
“戴上护目镜!”飞行员大声提醒我们。我扭头看看张彬,他没戴护目镜,也没看电弧,他的双眼看着被弧光照亮的舱顶,像在等待,又像在沉思。
返回基地后,我们立刻把超导电池充电,然后重新起飞,这次飞行刚进行了十五分钟,就激发了第二颗球状闪电,到五十分钟时,激发了第三颗。最后这颗色彩很奇特,呈一种怪异的紫色,它生存的时间也特别长,有六分钟之久,这使我和张彬都能细细品味梦幻变为现实的感觉。
一声清脆的爆裂声之后,那架直升机突然清晰在凸现于一片刺眼的蓝光之中,我们的机舱中也充满了这种蓝色的电光。由于两机距离很近,电极又处于机身的下方,所以只能看到电弧的一小段,它那刺目的蓝光让人不敢直视。弧光中,我和林云遥遥相对地挥了挥手。
再次在基地降落时已是午夜,我、张彬和林云站在基地这一片草地上,直升机的螺旋桨完全停转后,夏虫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使夜更显得宁静,灿烂的夏夜星空在苍穹中照耀着,似乎是整个宇宙专为我们三人亮起的无数盏明灯。
两架直升机开始慢慢地相互靠近,林云乘坐的那架我们刚才还只能凭航标灯辨认它的位置,随着距离的缩短,它的轮廓开始在夜空中显现出来,渐渐地,我又看清了被航标灯照亮的机号和八一徽标,最后,连林云和对方飞行员那被仪表盘上的红灯照亮的面孔都看得很清晰。
“我终于喝到那酒了,此生足矣!”张彬说。林云莫名其妙,我却立刻想起了他给我讲过的那个俄罗斯故事。
两天后的夜晚,第一次扫描开始了。两架直升机在空中横排成一条直线,我和张彬坐在一端的一架里,林云在另一端的一架里,天气很好,夜空中星海灿烂,首都的灯光在远方地平线处若隐若现。
他接着说:“不过,这也是大气物理学退出球状闪电研究的时刻,它是基础得多的东西,不是我们这些搞应用科学的人能理解的,你们真该请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