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果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这样一来,印刷坊里的工人却是有些心中不满了。
原本忙起来三班倒,虽然累一些,但是多干活也能多拿钱。
现在这印刷的机器变得更快了,从四个人操作一台印刷机,变成现在两个人就可以,那人又多了出来没活干了,这可如何是好?
虽然说目前“卫辉时报”卖的很多,但是暂时也只在卫辉卖,也没有扩展到其他地区,销量其实已经是饱和了,其他书肆等客商也有给他们更多的订单,因为目前读书识字的人就那么多,所以没有大批量需要印刷的书籍,在这一块就没有更大的增长。
工人们心中害怕,如今机器运行的这么快,会不会以后就不需要他们干活了?至少不会白白养着他们吧?难道印刷坊要裁撤掉一批人?
甚至有一个心怀不轨的工人,趁着大家忙完后,还想偷偷搞坏一台印刷机,还好被人发现抓了出来,没有造成什么实际的损失,但是人心的动荡已经在印刷坊内蔓延。
就连袁师傅都有向季方和谏言,说是如今人手太多,可以让一批人先回去,若是等忙了再召回来,这样一来问稳定人心的同时,还能节省开支。
季方和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和秦修文提了,秦修文听完之后也是愣了一愣。
是了,他光想着革新机器,给低效率的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却没有想到此时的人力就是如此不值钱,大家想的事情和他恰恰相反,他们是想要多赚钱,而不是希望这个机器能运行的多快。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订单不够饱和,若是订单够多,他们印刷坊内也不过八十多名工人,哪里就人手富余了?
况且这里很大一部分工人都是当时逃荒到新乡县的流民,回去后又能去做什么?连地都没有,种什么?吃什么?他让这些人来印刷坊做工,可不是让机器取代他们后,就让他们回去的。
那怎么能让印刷坊的订单量迅速增多?
秦修文脑子里想了一想,无非就是拉动内需或者就是出口海外。
内需方面,秦修文通过“卫辉时报”已经初步播洒了文化的种子下去了,但是仍旧需要时日来生根发芽,同时如果步子太大,难免引起一些上层的注意和不必要的麻烦,看来是很难实现了。
那就只有出口海外!
可是一想到如今的海贸局势,秦修文又有些头疼。
大明早期实施的也是海禁政策,但是沿海地区的人民是极力反对的,毕竟对那些地区的老百姓讲,靠海吃海,海上捕鱼和海上贸易才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如今朝廷一下子砸了他们的饭碗,这如何能干?
所以从明朝建国之初一直到隆庆元年之前,沿海和内陆的局势一向非常紧张,原本的私人海上贸易被迫成为了海上走私集团,甚至还发展出了武装走私,到嘉靖年间,出现了最大的武装走私头目汪直,有了“拥众数十万,南面称孤”的局面,勾结倭寇和大明朝廷正面冲突对抗,扰乱了嘉靖四十多年的“倭寇之乱”,其本质上还是大明内部,海禁派和开海派的政治斗争。
还好到了隆庆元年,隆庆帝见堵不如疏,便解除了海禁的政策,允许民间贩卖货物出口,但是只开放了福建漳州府的月港,仅此一个小港口,同时贩卖出口的货物检查甚是严格,但是好歹民间出口这项事业也算合法化了。
只是漳州府距离卫辉如此之远,如今又没有非常方便的通讯方式,秦修文的势力也没有伸展到那里,想要做海贸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