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午里正设席邀请,他也没拒绝。
姜树油嘴滑舌,喜欢溜须拍马,没想到他们村子倒是挺朴实的。
饭前他又在村中转了转,还下田去看了看收成,对姜家村印象十分不错。
一顿饭的工夫,也算熟悉起来,他颇有些推心置腹地建议他们还是要多请几个好点儿的先生,别只教蒙学。
这么好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就教村里的小娃娃识字,还不收束脩,这不是纯亏吗?
他已经知道了姜竹家有座山,但有座山也盖不起他们规划的那种书院啊。
沈青越:“我们也想来着,刚刚新聘任了一名先生,等书院办好,就能让先生落籍了。”
文吏:“也是从难民里找的?”
沈青越:“对。”
文吏:“倒是个好办法。”
先前他们也给县城的几家书院推荐过人,只是衢国的功名在大虞是不认的,得重考一遍,不能拿来公开说书院新聘了几位举人,几位秀才。
等他们考完,起码得三年。
不缺先生的书院就不太愿意用衢国人,除非对方愿意以书院学生的名义再在大虞考一次。
而很多衢国读书人其实也不太愿意在大虞重新科考。
忠君报国,他们国难之下逃到大虞是求生。
但若是在大虞重考功名,那报效哪家皇帝?
如果将来大虞要打衢国,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可让这些人去种地耕田干苦力,又是浪费人才,官府虽在想法安置他们,但又不好出面担保什么。
毕竟人心隔肚皮,就连推举他们去科举,其实他们这些地方官也担着很大的风险呢。
万一将来两国兵戎相见,这些衢国来的难民中很可能就会混有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