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后,不肯走了。
这是嘉靖十七年九月的事。
杨廷和等人却明显低估了这位王妃的能耐和能量,以及嘉靖母子捍卫亲情和血统的决心,仍然按照王妃的规格待遇为那位“圣上之母”草拟进宫的程序。皇帝理所当然地驳回了这些程序,同时下令锦衣卫准备母后仪仗。兴献王妃则在通州愤怒地表示,绝不可以把她的儿子让给别人。
如此结果,也有种种原因。
这个女人不寻常。嘉靖离开安陆向她辞行时,曾经痛哭流涕,泣不成声,她却镇定地说:我儿任重道远,到了北京不要轻易说话。因此嘉靖进京非常低调,所到之处一律谢绝诸王的招待和有司的贡奉,还严令下属不得扰民。<sup><a id="noteref_5" href="#footnote_5">[5]</a></sup>
首先,作为皇帝,嘉靖任性而又倔强。他最痛恨的就是臣下劝阻,劝阻者都没有好下场。而且越是有人劝阻,他越是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跟这样的人讲道理,不但徒费口舌,甚至可能火上浇油,还不如先顺着他。等到时过境迁他自己想明白后悔了,再搭个梯子让他下台不迟。
兴献王妃的座船却到了通州。
后来严嵩能够成功,靠的就是这办法。
君臣相持不下,事情成为僵局。
实际上人们也别无选择,因为嘉靖是明代皇帝,而明代皇权是不受制约的。所以,哪怕荒唐如武宗也能得逞。何况按照“百善孝为先”的逻辑,嘉靖的动机堪称纯正,以至于清人发表评论时也要说“天性至情,君亲大义”云云。<sup><a id="noteref_11" href="#footnote_11">[11]</a></sup>
商量不成,就只好来硬的。嘉靖出示手诏:尊朕生父为兴献皇帝,生母为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杨廷和的办法则是将手敕封起来退回宫中,明确表示不敢奉诏。<sup><a id="noteref_4" href="#footnote_4">[4]</a></sup>
更重要的是,嘉靖并非无理取闹,问题的关键则在于他来北京是继统还是继嗣。继统就是继承大明的法统,继嗣则是继承孝宗的血缘,而继统并不一定要继嗣。西汉继承昭帝皇位的宣帝,就是昭帝哥哥的孙子,不也没换父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