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真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天——那天实在是太漫长了,那漫长的一天并没有结束。那看起来永无止境的一天,又该从何开始记起呢……夕夜攥紧了手中的笔。定好关机时间的电风扇停了,房间里一片寂静。夕夜听着时钟秒针的嘀嗒声,她静静地听了一会儿便数起了数。夕夜一下子数到了九百,感觉自己可以一直数到自己老死的那一天。她不禁想象着既不用去学校,也不用见任何人,每一天都只数着秒针的生活。那样的生活似乎也不赖。这时斜躺着的夕旎翻了个身,嘴里还发出了一声低喃。夕夜起身将电风扇的定时器转到了3。
“打起精神来吧。”
秒针走动的声音被电风扇的声音盖下去后,夕夜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白纸上。
书桌上的小黄灯亮着,夕旎躺在旁边。她已经睡着了,手却依然搭在夕夜的手上。她其实有自己的房间,但在那天以后她便一直都睡在夕夜的房里了。窗户紧闭的房间内闷热无比,此刻的夕旎正抱着冰袋呼呼大睡。夕夜将电风扇对准夕旎的腿,拿起手机,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日期,夕夜的表情有了片刻的迷惘。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杂乱无章地从脑海里闪过。夕夜走到椅子边坐下,翻开了日记本。日期还停留在7月13日。夕夜心想,绝对不能让日记止步在7月13日。我活过了7月14日,活过了7月15日,也活过了7月16日……这些日子又都逝向了何方呢?书包里还躺着13日去图书馆借的书,也和胜浩说好看完后和他换着看。他们相约要在彼此的读书记录卡上写下同样的书名。想到这里,夕夜翻开新的一页,望着空白的纸面好一会儿才动笔写下“2008年7月”。本该接着写“28日”,但夕夜却冲动地写下了“14日,星期一”。她愣愣地盯着自己写下的数字和文字,自言自语道:
夕夜觉得自己需要写些什么。
夕夜慢慢陷入昏睡,不一会儿,她再次睁开了眼睛。
哪怕今天只能写出一个词,明天也要继续写下其他的词,慢慢地写出一段完整的话来才行。因为大家都想要抹去那天,夕夜也曾想抹掉那天,然而她越是尝试去遗忘,对那天的回忆越是强烈。短短几天里,它已经膨胀得越来越大,就像是噩梦里出现的怪物一样,狠狠压在夕夜的身上。以往写日记的时候,夕夜都会郁闷于语言的无力和太过单一扁平,完全表达不了她的真实感情。在形容风或阳光、风景或气味的时候也感受到了词语的匮乏,仿佛硬要把一个立体的东西压成平面的。
漆黑的夜被一瞬的光撕开了一道口子,窗外下起了雨。夕夜难以忍受这倾盆大雨,将窗帘放了下来。为了盖住雨声,她戴上耳机,打开了音乐。可一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她又觉得有点不安,最后还是摘下了耳机。她闻到了雨的味道,像是被雨水打湿的泥土和混凝土的味道。夕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身体不舒服,精神也有点恍惚。虽然妈妈买了助眠的药回来,但是夕夜并没有吃。她总觉得吃了药睡着后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
现在的夕夜却因为词语有限而庆幸,这样她就可以将日渐清晰的记忆全都禁锢在浅薄又单一的词语中了。
2008年7月14日,夕夜未能写下日记。15日、16日、17日……夕夜已经接近半个月都没翻开日记本了。
夕夜攥紧了手中的笔。
夕夜只是需要那样记录一个时间罢了——一个可以让她埋葬这一天的时间,一个可以静静坐着将日常生活锁进文字的时间。只要将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全都罗列在纸上,哪怕是再不明了的感情也会慢慢涌向一处,形成一个词语,有时甚至将缠绕在一起的思绪从头捋一遍的话,还能得到意料之外的结论。夕夜写日记的时候,时而哭泣,时而犯困,当然也有不自觉扬起嘴角的时候。
刚写完“可怕的”三个字,夕夜突然想不起“可怕”这个词具体是什么意思了。不管是什么意思,它都无法做到充分表达。就算是把“可怕的”三个字写得大一百倍一千倍,再用力把它涂黑涂重,哪怕下笔的力度足以把纸张穿破,也依然无法表达夕夜当时的所有感情。夕夜把“可怕的”划掉,想将感情锁进扁平词语中的想法,想用文字准确表达心情的想法,不停地在脑海里冲撞着。
“反正谁都逃不了一死,现在还活着做什么?”夕夜回答。
夕夜攥紧了手中的笔。
“既然都要烧掉,何必还要写下来呢?”夕旎疑惑地问道。
再次攥紧了笔。
即便是烧日记本的那一天,夕夜也写了日记。
直到黎明时分,她才好不容易写完一句话。
自十一岁以来,夕夜<a id="jzyy_1_8" href="#jz_1_8"><sup>(1)</sup></a>每天都会写两份日记,一份交给老师检查,一份则藏下自己的心事。交给老师的那份不过是日复一日的作业,时不时还会扯点谎。升上初中后,她就只写一份日记了。有时一篇日记会洋洋洒洒地写上三四页的内容,有时却只能勉强记下日期。若是遇到什么都不想写的日子,夕夜也会在日记本上如实地写下。每当写完一本日记,她都会用报纸将日记本裹起来,塞进书架的最深处。直到初中快毕业的时候,夕夜拿出所有日记本数了数,足足有二十本。夕夜对如何处置这些日记本很是烦恼,最终拿去院子里烧掉了。
<a id="jz_1_8" href="#jzyy_1_8">(1)</a>全名李夕夜,韩文写作“”。——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