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了得出正确答案,我们经常把几种推理形式组合起来,构建起逻辑。其代表性方法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奇才,他把与近代科学相通的正确的讨论方法、思考形式及其法则作为“逻辑学”体系固定下来。关于符合逻辑的思考,其源头也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归纳法是从经历过的诸多事实中推导出最本质的因果关系,得出作为普遍原理的结论。而演绎法是亚里士多德为我们带来的论证方法,通过“A=B、B=C,因此A=C”的三段论展开,从归纳法所确定的普遍原理中推出新的命题。反复进行这一推理,有时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等号连接,从而得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即“A=Z”。
我认为,讨论的本质及其真正的起源可追溯到希腊哲学。大约2 500年前,人们汇集到希腊的城市国家人民大会会议广场,进行了一场热烈的讨论。他们的讨论成为逻辑学、哲学与辩证法的起源,在文艺复兴之后,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比如为了证明“人肯定会死”,从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这一事实推导出的因果关系是“因为是人,所以会死”,于是首先得出一个结论:“人(B)会死(C)。”以这种归纳法得出的普遍原理为出发点,“苏格拉底(A)是人(B)”,我们得到A=B。如果A=B、B=C,那么A=C,也就是说最终得到的结论是“苏格拉底会死”。
关于符合逻辑的思考,其源头也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如果在日常的业务和讨论中建立起这种逻辑,那么即使出现A=Z这种出人意料的结论,世人也能够接受。这种逻辑推理是全球共通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适用。如果说义务教育的使命是教会人们在国际交流中实际使用英语的话,那么它也应该以同样的理由彻底教会人们逻辑学。因为这两方面的内容是一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