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绿色围裙大军 (第3/5页)
泰勒•克拉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几十年来,星巴克善待员工的公共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但这一形象最近正逐渐失去光彩。公司现在每天都会招募300名新人入职,而员工总数则超过12.5万,当今这些咖啡师对一些无礼举动的抱怨越发不绝于耳。当然,咖啡师并不介意那些小小的不快和翻唱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据那些有不满情绪的员工表示,公司的小时工必须应付工作时间的大幅出入、工资低、长期人手不够以及工作场所对健康的危害等问题。他们称这份工作越来越程式化,并受到严格控制,让人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台巨型机器中可有可无的齿轮。很多人对这种趋势都表示愤愤不平,以美国福特哈姆大学的丹尼尔·格罗斯最具代表性,他戏称自己是员工抵抗运动的负责人。自从他受雇于星巴克起,他就一直积极充当着煽动者的角色,力图让公司对这些以工资为生的人们的政策能有所改变,或是索性让其慈悲善良的公众形象土崩瓦解。他这样告诉我:“与其他公司相比,星巴克更成功地欺骗了大众,让大家误以为它是最佳雇主,这与事实真相相去甚远。”
格罗斯也许看似是在挑动事端,但事实表明他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在星巴克的所有员工中(其中2/3是兼职员工),仅有42%享受到医疗福利。这一数字甚至低于在福利方面备受谴责的沃尔玛,沃尔玛还有46%的员工可以享受到福利待遇。(星巴克称这种比较并不合理,因为自己的员工年纪都较轻,可以接受父母或大学提供的保险服务。)员工对星巴克的工作安排软件“星工作”也颇有怨言,其中将每个员工的技术水平都进行打分,再进行各种组合,每天不同的工作安排都是为将生产率达到最大化。因此咖啡师可能会发现自己今天要在下午4点到8点工作,第二天早上又要在5点到9点上班。员工就此没有任何追索权,因为在《合伙人指南》中已做出说明:“按小时工作的合伙人无权担保或保证工作小时的安排,无论是每周会按照同样的时间安排进行工作,还是最短或最长工作时间方面都是如此。”
多年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在支撑着咖啡师精神饱满地熬过这许多磨难。首先,舒尔茨激励着星巴克的广大员工要具有奉献精神,让他们觉得自己每卖出一杯拿铁都是在向着世界大同又迈进了一步。其次,在更物质的层面,星巴克长久以来都为零售工作人员提供全美最优厚的福利待遇。每周工作时间在20小时以上的员工可以得到公司的股票期权,并可享受优惠的医疗保健福利(其中包括牙医、视力检查,甚至还有催眠疗法),另涵盖学费补助、领养费用等辅助津贴。尽管医疗福利支出已经发展到相当惊人的地步,可公司在福利待遇方面一直都相当慷慨。据星巴克的新闻发言人表示,星巴克现在每年要在员工福利保障方面花费超过2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它购买生咖啡的费用。如此善举为公司赢得了媒体的无数好评,在《财富》杂志的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星巴克总能榜上有名;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快餐业员工每年的平均离职流动率为200%,而星巴克每年只有80%的咖啡师离开岗位。
星巴克并未有效解决这些员工的怨言,而是想扼住工会的喉咙,试图在其成气候之前粉碎工会组织者的图谋。第7356号店突然成为星巴克发言人奥德丽·林科夫口中的“随机善意之举”的受益者,有意加盟IWW的员工则称其为贿赂行为。咖啡店经理为店里的咖啡师提供免费比萨饼、当地健身房的健身卡,以及大都会棒球赛事的入场券等。星巴克的一位前任督查员这样告诉《纽约》杂志,星巴克管理层曾经授意她要“关注危险信号,即员工出现太多的怠工现象”等。几位同情工会的员工亚历克斯·迪亚兹、安东尼·波朗科、萨拉·本德尔只因在他们看来的小小冒犯就被公司扫地出门,区域高管现身店中,警告咖啡师若要参加工会,则会损失一系列额外津贴。
歌曲的高潮部分自然是高昂的副歌部分:“为打造星巴克,我们倾尽身心全力!”乐队成员对他们的作品相当认真,为现场观众每人赠送了一张CD(光盘)。正因如此,相关音乐材料可以在网上找到,并将作为一次失败的警示永久性存在,这也相当“残酷”地提醒了大家为星巴克工作的危险性。
公司确实是有些大动干戈。尽管IWW获得了少量的支持,但从未进行过工会选举。(由于担心会引来公司的报复,格罗斯拒绝透露有多少员工真正签字支持。他表示至少纽约有6家店的大部分员工都支持IWW,另外芝加哥还有一家店。)相反,星巴克工会更关注的是通过抗议制造影响(并引来媒体关注)。工会组织者似乎最享受的是在下午的繁忙工作时间,大批人进入星巴克店时,在手足无措的经理面前提出一系列要求,或是装扮成“亿万富翁”的模样,给地区经理颁发“突出不当劳动行为奖”,或是召集几十名工会成员,完全用硬币购买饮品,导致店内服务中断。星巴克于2006年决定就其非法阻挠工会组织工作的指控向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进行赔偿,此后这些发动民众闹事的举措被视作无罪行为。公司自称无罪,但还是让波朗科和本德尔恢复原职,撤销了对同情工会人士的警告,赔偿了2 000美元的工资损失,并承诺不再干预IWW的工作。
我们力求发展,完成工作拔得头筹!
但是姑且将星巴克对工会的敌意搁置一边,有个极大的问题亟待解答:这类事情是工会应该做的吗?
我们希望有所建树,IMDS<sup><a id="note44" href="#note44n">[44]</a></sup>标准,我们通过了吗?
麦式咖啡工
我们重视工作和服务,帮助销量往上走!
2003年,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公司的编辑决定将一个简单词汇收录到颇受欢迎的《韦氏大学词典》第11版中,但此举引发了一次小小的争论。这个词汇就是“麦工”(McJob),是指那些“无需多少技巧且晋升希望渺茫的低薪工作”,这一俚语在民间广泛使用了已有10年之久。当韦氏辞书编辑选定这一词语,准备将之正规化时,大量麦工的存在已成为一个全美性话题,在艾里克·施洛瑟的《快餐帝国》(Fast Food Nation)这类畅销书中也对此表示不满,大家普遍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毫无人性、繁重枯燥,而且没有前途,这种工作对几千万从业人员来说没有任何好处。麦当劳高层意识到必须予以反击,否则就等于默认了自己的罪恶深重,他们对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公司大加斥责,称对这一词汇如此盖棺论定等于是对美国服务行业工人的极大侮辱,并要求为麦工做出“更为妥当的定义”也许会有助于反映出其“责任性内涵”。(1991年道格拉斯·卡布兰在小说《X世代》中戏谑地称麦工“对那些从没有工作经历的人来说通常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编辑们显然认为创造“麦工”的企业才是真正在对工人进行极大的侮辱,于是保留了这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