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罗杰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去年6月,《水晶球》一书再版,正在美国度假的他专程从美国飞来北京参加我的发布会,他告诉我刚刚写完自己的回忆录。想到他之前出版的环球旅游和商品投资类书,我对他的回忆录充满了好奇。
2009年3月,我撰写的罗杰斯的个人传记《水晶球:吉姆·罗杰斯和他的投资预言》中文版出版发行。他带着女儿乐乐专门从新加坡飞来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乐乐一口纯正的京腔背唐诗的情景,令不少媒体感到惊讶!
回到纽约,他很快给我发来全部书稿,我边看边笑,之后又流泪。我想这应该是他所有作品中最棒的一部,浓缩了他传奇人生中所有的精华!
有件事情让我认识到吉姆无处不在的投资理念。离开纽约时,他和我商量,他用美元先帮我支付酒店住宿费用,回国后,我则将相应的人民币存在他上海的账户里。那时候,他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多弄点人民币。
这是我第一次翻译大部头的作品,就像吉姆经常说的那样,你不试试怎么就知道不可以呢?就像他一直坚持自我教育,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未知世界那样,我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好奇,也一直希望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在纽约谈论中国是个时髦的话题。吉姆也仿佛被贴上了“中国标签”。确切地说,在美国很多媒体眼中,吉姆并非美国人,而是一个贴上了“中国标签”的美国人——他已经不被认为是个纯粹的美国人了。我分明看到他在向美国人介绍中国、解释中国的投资机会时的孤军奋战。
在本书中,吉姆·罗杰斯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己在资本市场和人生旅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最终他相信,唯有一直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挖掘事物真相,才能让自己具有无人能及的竞争力。一旦具有了他人无法超越的竞争力,“你就会拥有很好的生活”。
这是我在纽约的主流媒体看到有关他们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认知的一个例子。2007年12月,我在纽约待了10天,见证了美国社会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看法。我跟着吉姆去了彭博社、CNN、CNBC、FOX、BBC等多家主流媒体接受采访,大部分媒体多半像看客,露出古怪的笑容,听吉姆说有关让美国人的孩子学中文以及到中国去投资的建议。对他们而言,吉姆的这些建议并不新鲜,已经讲了很多次很多年。他就像唐·吉诃德一样,在说着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
现在,他希望自己的女儿们也能具有这种竞争力,即不需要依靠父亲的遗产,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很好生活的“竞争力”。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社会认识的局限性令我印象深刻。我记得当时BBC有位主持人曾很不屑地对吉姆讲:中国人那么穷,怎么可能去旅游?中国旅游业怎么会有投资机会?吉姆反问他:你去过中国吗?对方答:没有。“那你真应该去中国看看。”吉姆建议他。
我想,无论是哪种投资方式,归根结底,每个人其实是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投资。只不过,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也不去关注罢了。
为了写一个真实的罗杰斯,我从北京跑去纽约,跟着他不停地穿梭于美国的各大主流媒体、中国社团、公司董事会、纽约商品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美林证券、书店、理发店、洗衣店、邻居家等不同的场合。
感谢我先生邵程和我的好友Cathy,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他们均对本书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意见。这让我相信,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情当中时,局外人的探讨没准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灵感。
纽约的出租司机很少等人,乘客几乎要在招手车停的那一刻像箭一般地跳上去,否则稍微有所停顿,它们就会头也不回抛下你绝尘而去。
翻译本书是我对自己翻译水平的一种尝试和挑战,人生总要经历各种挑战!我又一次挑战了自己!相信三五年后,当我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翻译作品时,我会做得比现在更好!感谢吉姆,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
我一直清晰地记得2007年12月的纽约,吉姆在寒风中追赶出租车的情景。那一刻,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斗士一般,紧盯着前方的出租车,飞奔而去。
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