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布雷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前所述,这种物价而不是征服者的传奇给欧洲人送去了信息:发现了美洲大陆。依原始而妥善的方式起作用的是,关于货币与价格的中心命题——货币数量说。这种学说最基本的观点认为: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价格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呈正比变化。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价格随着从大西洋彼岸而来的可用来造币的贵重金属供给的大量增长而飞涨。在本部史书的后半部,将用现代的更为复杂的形式来探讨货币数量说。届时,从货币史记录中可以获取足够的认识,从而得知货币数量说并不难理解,更重要的是不会误解。
1493年之后,在欧洲,有许多人对海外土地的发现和征服知之甚少或是一无所知。可以确认,很少有人不会感受到其中一个主要的后果。发现和征服使大量贵重金属从美洲流入欧洲,结果物价飞涨——由硬币中最坚挺的币种的供给增长而引起的一次通货膨胀。在欧洲,几乎没有人会摆脱市场的影响,从他的工资、销售和购买杂物中也感受到某种后果。价格上涨最先发生在西班牙,金属最先运抵那里,而后通过贸易(或许少量通过走私或征服)运抵法国、低地国家和英国,这些国家也因此而出现了通货膨胀。1500~1600年间,在安大路西亚(Andalusia),物价上涨也许达到了5倍。如果在英国15世纪下半叶即在哥伦布之前物价为100,到了16世纪最后一个年代物价大约为250;80年之后,在1673~1682年间物价就涨到大约350,比哥伦布、科尔特斯和皮扎诺之前的水平高出3.5倍。1680年之后,物价稳定后又下降,如很久以前的西班牙下降的那样。
来自美洲的信息并不会给人带来始终如一的快乐。在西班牙,新财富也导致工资的提高;在那里,工资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与物价齐头并进。在欧洲其他地区,工资远远落在后头,人口增长的差异可能是一个因素。现在的数据仅仅表明了数量级别。也是在那个时代,还要说是工人,最突出的是许多农业工人,其收入并不是其货币工资的一部分。但在英国,1673~1682年的10年间,物价大约是哥伦布以前水准的3.5倍,而工资可能仅仅增加1倍。在法国也有类似情形,也可以认为这种情形同样发生在低地国家和北欧的贸易城市。
大量流通的硬币被通过各种手段来做假,削减、锉光、摩擦集粉、修剪,最差的硬币首先被抛出,硬币就成了问题,现在下一个伟大改革的道路已开通,这就回到称量问题上去了。这一决定性步骤是阿姆斯特丹市在1609年做出的——把货币史与银行史联结起来的步骤,这一步骤的出现特别是由于阿姆斯特丹大量贸易引起来的,从而就与货币史上最有广泛影响的事件之一产生了联系——哥伦布航海,以及随后的西班牙对美洲的征服和发展对欧洲产生的作用。
不是最后一次,也许又不是第一次,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那些收入最少的人往往是遭受打击最深的。接受迟滞工资的人的损失,转过来就是支付其工资而接受正在上涨的高物价的人从中的获利。结果便是高额利润,进而是商业资本主义的普遍增长,从更基本的显示来看,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普遍增长。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往往以一种冠冕堂皇而非出自内心的认识,来谈论美国财富是怎样资助、润滑、刺激或促进早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种观点认为,就是金银本身养育了那种资本主义。实际上不是金银,而是其产生的结果,这种结果一点也不神秘。高物价、低工资意味着高利润。高利润产生高储蓄,以及产生对投资的强烈刺激。此外,物价上涨使挣钱变得容易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靠销售同样多的货物而赚更多钱的能力所获得的利润,就计入了精明贸易或有效生产的自然报酬之中。通货膨胀确实促进贸易,却是通过贸易者避免盲目乐观或不犯愚蠢的错误来实现的。最后,还可以认为,易于得到的利润往往使新企业家要比同一领域内的老手更加容易把握机遇,他们往往精力充沛,进取心强,想象力丰富,抗干扰力强。因此,美洲货币和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从欧洲资本主义诞生之日起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欧洲资本主义无论如何都会诞生,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但是这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无法抹杀的。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世界里,不同司法地区的硬币在大的贸易城市汇聚。如果存在凭信誉来接受硬币的倾向,那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硬币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倾向了。出于这种防范心理,1558年,对托马斯·格莱夏姆(Thomas Gresham)爵士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考察,考察是由奥利思姆(Oresme)和哥白尼(Copernicus)预先做好的,从收藏的上等罗马硬币中反映出劣币一向驱逐良币。也许这是唯一一个从未受到挑战的经济学定律,理由在于从未有一个真正的例外。人的本性也许是变幻无穷的,却是有章可循的。其中之一就是在一次选择面前,人们就为自己,也就是为自己最爱的人,保留最好的东西。
就西班牙而论,不胫而走的传说往往与负累沉重的现实相违背。也许这是因为西班牙史学家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他们尚未从民族的自负中醒悟过来,他们对最坏的设想感到满意。西班牙宗教审判以残忍而著称于世就是最好的例证,至少是到希特勒为止。这是为人们所不齿的事。在其横行的3个世纪中,由公开审判而成为牺牲品的犹太人,被迫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和其他异端分子,这些高达数千人的总和有时还是超不过莱茵河西部地区城市一年间惨遭涂炭的生灵的总数。西班牙无敌舰队军事力量强大无比,曾不可一世,却败在一个凶猛机警的相对弱小的敌人面前,这一以强败弱的例子至今仍令人常常提起。驳斥这一认识的真相从未被揭开过。实际上,英国舰队规模宏大,目标明确,武器装置精良,船员训练有素,因此共同构成一支庞大的力量。
相反,罗马自身高度发展的硬币历史,如传说足以证明的那样,是一部不断贬值的历史,通常被认为是由布匿战争(Punic Wars)财政压力带来的后果,帝国由原来的金银本位很快就变为铜本位。到奥理安(Aurelian)时期,一枚银币大约含铜95%。后来其含银量降至2%。据认为,现代硬币收藏家拥有的确实是上好的金币和银币,这些金币和银币曾被人收藏过,由于其主人遭受洗劫、被迫仓皇逃去或是寿终正寝,结果这些无主的硬币为世人所遗忘。人们自然地认为,是货币贬值导致了罗马的灭亡。这一史实倾向于把大量恶果都归罪于观察者不赞成的货币行为,这对我们来说是司空见惯了的。毋庸置疑,人们会以极为怀疑的目光来考察这一倾向。
同样已被接受的有关西班牙的美洲财富的观点也是如此。传说认为,这批财富是从阿兹特克人(Aztecs)的庙宇中抢劫来的黄金——弗朗西斯科·皮扎诺(Francisco Pizarro)为亚特霍尔帕(Atahualpa)获取的赎金——皮扎诺为印加人而求得的,或印第安人经苦口相劝后而放弃的一屋子奇迹般的金质制品。这些财宝由帆船运抵西班牙,其中许多遭到在南美洲北岸巡逻的成群的海盗的劫掠,海盗的行径对罪恶昭彰、狂肆无忌的西班牙人来说,至少是部分地以恶惩恶。
随着时间的流逝,统治者由于财政的需求,他们在抵制金钱诱惑方面显得软弱无力,而贪污诡计却在潜滋暗长,此时硬币也的确变得越来越假。对于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来说,抵制贬值靠的是一种相当明智的认识:欺骗只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自食其果的权宜之计,而诚实至少是一种良好的商业政策。在罗马帝国崩溃和希腊影响在君士坦丁堡恢复之后,金币在几个世纪中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货币象征,在任何地区都如其所含的金子一样被承认。
从寺庙掠劫或从印第安人那里搜刮来的财宝,实际上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开采得来的。财宝不是黄金,在头几年之后几乎全部是白银。白银的重量在1531~1540年间从未少于整个的85%,在1561~1570年间从未少于97%。圣·路易斯·波托西(San Luis Potosi)矿、瓜那加托(Guanajuato)矿、墨西哥其他贮量丰富的银矿,其中有些至今还在开采,还有秘鲁的银矿,这些都是美洲财宝的源泉,其绝大部分经常被安全运抵西班牙。除两三年不景气外,遭海盗掠劫的数量,不管正义与否,都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7世纪30年代,此后最丰富的矿藏已开采完毕,白银出口下跌。
显然,硬币使用起来方便,它也会引起公开大宗和私下小宗的诈骗。统治者的挥霍无度或财政紧张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因为经常从中可以看出制造硬币时,通过减少硬币的金属含量,或加些便宜的黄铜等手段,实际上希望人们不会发觉或至少不会马上发现。因此,较少量的银或金会与从前具有同样的购买力,或是含有等量金或银的硬币的购买力会是从前的若干倍。同样,私人企业家完成一笔交易也会从其同意支付的硬币中削刮几微克。这会使利润随着时间而增长,虽然是微量的,却是快意的。造假币也是早期的一个发明。据说早在公元前540年,萨摩斯(Samos)岛上的波利克拉特人(Polycrate)曾用仿金硬币骗了斯巴达人。
依照法律和重商主义政策,正式进入西班牙的金银在西班牙制币厂制成硬币。这种硬币随之转入北欧贸易中心,那里销售理想的产品,由于较少受到流入货币的影响,价格较低。与硬币混入一起的是走私的金属,这些金属绕开西班牙制币厂或是完全避开西班牙。16世纪,贵重金属大量流入法国,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流入低地国家,用来支付给在那里操练的军队。不难回想,战争在当时占有主导地位,占有大量的国家税收。(马克斯·韦伯估计,在此期间约有70%的西班牙税收和大约2/3的欧洲其他国家的税收用作战争经费开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汇入阿姆斯特丹,我们现在来讨论这一情形。
从印度史诗来看,可以认为,硬币在印度的使用似乎还要早上几百年,其中包括十进制的使用。在里底亚之后,硬币铸造在希腊城市及西西里和意大利殖民地区有了大规模的发展,结果就成了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有些留存至今的样品精美绝伦,令人称奇。从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之后,形成一种习惯,在硬币上塑造君主头像,这除了确保金属的重量和精美之外,更主要的意义在于统治者精心策划而塑造的自我形象,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反作用。斯维都尼亚(Suetonius)认为,喀利古拉(Caligula)死后,印有他头像的硬币被收集起来融化掉,由此这位暴君的名字连同他的形象特征一起就可能会被世人所遗忘。
美洲财宝不仅增加利润,刺激商业和工业发展,而且也为一切把钱视为挣钱之道的人扩大了生财的机会。当时的银币含有一定量的铜。这就不难使骗子造出能以假乱真的仿制品,这些仿制品含有少量或大量的铜。他们得利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管理严格的西班牙制币业,也仍是一种私有企业形式。16世纪末——大量白银开始流入后的100年——阿姆斯特丹商人接受五花八门的硬币,其黄金和白银的含量被以各种花招降低了。荷兰议会于1606年发表的一本货币交换手册罗列出341种银币、505种金币。在荷兰共和国境内,当时有不下14家制币厂忙于生产货币;弄虚作假明显占了便宜,这与从前没什么两样。每个商人在度量自己接受的硬币时都会遇到麻烦;连称量也是十分值得怀疑的。亚当·斯密在170年后谈到一个方案:“为了纠正上述的不便,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市的担保下建立了一家银行,该银行接受外国硬币,以及按本国标准货币的固有价值来接受本国轻微磨损(和其他贬值)的硬币,只扣除造币的必要开销和管理等其他必要支出所应有的量值。做出这个少许扣除后,硬币就其剩余价值而言在账本上产生了一种信誉。”看来,这个首家引人注目的公共银行旨在控制和限制对货币的滥用。类似的机构不久又在鹿特丹、台夫特和当时为贸易重镇的中堡建立起来。随后在其他国家出现了监护银行。
里底亚所有的年轻女子都卖淫,由此得到她们的嫁妆;她们随后就可以同她们的男人一起使用,这对她们来说是理所应当的……里底亚人的风俗习惯除年轻女子如此卖淫外,与希腊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把金银铸成硬币做小笔生意的民族。。
随着这些银行的兴起,通过以磨扣、伪造和其他方式贬值硬币而获得的利润减少了。在公共银行,只有过硬的金属才算数。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的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硬币制造数量减少,而质量在提高。因此,硬币不再引起投机倒把者的注意。现在从这种投机所获得的利益是微薄的,也是幼稚可笑的。与货币相关的问题不再是硬币问题,而是银行和国库的问题,其中排除为保护硬币而建立的机构的问题。货币史上的一个恒定的规律就是,每一种纠正的办法都肯定是一种新的滥用的源泉。
金属不是一种方便之物,不便推广,不便称量,不便分割,其处于粉状或片状时的重量也不易评估,虽然就此而论比牛更方便。因此,从已知的最早时期起,很可能还要早一些,金属就被制成重量固定的硬币。希罗多德(Herodotus)把这种发明归功于里底亚(Lydia)国王,据认为是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
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情形就是如此,为了说明这一点,必须补充几句。该银行在建立后的100年间,特别严格遵守信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存款就是存款,开始就把拥有者的金属贮藏起来,直到他将其转入另一家为止。这里没有借贷可言。1672年,路易十四的军队即将到达阿姆斯特丹,该城居民惊恐万分。商人们包围了银行,有些怀疑其财富已不复存在。所有想要回自己的钱的人都得到了支付,当他们看到如此情形后,就又不想取款了。如同将来司空见惯的那样,不管人们多么渴望从银行取出自己的存款,当确保可得到时他们又不想取了。
货币作为一种便利的手段由来已久了,但说它是一种可靠的人工制品,人们就会不假思索或不容怀疑地接受,这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少见的——基本上在19世纪是这种状况。早在4 000年前,人们就已经认可使用三种金属中的任何一种来达到交换的目的,这三种金属分别是银、铜、金;也曾一度使用过天然的金银合成物,即金银合金。在这数千年的大部分时期,银占据突出的地位,在较少的时期内,譬如在美锡尼族统治时期或在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君士坦丁堡统治时期,金占主导地位。犹大为了30块银币出卖耶稣,此举一直遭到人们的唾骂。这里使用的银子表明,它只是一种通常的商品交易,假如它是3块金币,似乎也为一种早期合理的汇率,那么,那笔交易就有点儿非同寻常了。从使用范围来看,有时候金币比不上铜币。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短暂的时期内,铁币也介入进来。过了很久以后,烟草起过有限而明显的效用,以后还要谈到这个问题。更加稀奇古怪的币种诸如牛、贝壳、威士忌和石头,虽然教师在讲授货币时喜欢渲染一番,但对远离原始乡村的人们来说,从来就没有持久的意义。历史上,货币与金属的联系是再密切不过了;就所有的使用目的而言,货币在大部分时间里为一种贵重金属。
但是,随后的情况变糟了。阿姆斯特丹市拥有银行决非偶然,其市长和市参议会议员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们之间一向交往过密。他们往往是同一伙人。在17世纪,该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只是在船维修期间或返航之前缺乏临时备用的船只。为此,银行利用别人账户中储蓄的资金来提供这笔贷款。这对每个现代普通商业银行来说,是向最规范化的营业迈出了一小步。随后,在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生产开始不景气,赤字和欠债增加。到18世纪,情况就更加糟糕。1780年的对英战争使船只和货物损失惨重,银行更不愿付款。市政也开始向银行勒索贷款,若所有的存款者都一下子来取钱,则并非人人都能如愿。有些钱是对公司或市政发放出去的贷款,没有收回来,或无法收回来。从前商人接受货物和欠债付款,有一种可供选择的办法——从银行提取附有风险补贴的比较可疑的硬币的储蓄。他们现在担心银行出了麻烦,只从打了折扣后过户的银行储蓄中提取支付,而银行开始限制提取或过户另一家银行的硬币数额。随后,拒绝或无力支付储蓄的硬币就是一种银行遇到麻烦的信号,不管对其做何解释,银行倒闭则指日可待。阿姆斯特丹银行于1819年倒闭,在营业200多年之后,其事务终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