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莲如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后就是加水和面,水千万不能多加,和稀了的话就没发包了,所以主要是硬揣。一般像田小胖萨日根这种有劲的,干这活最合适。
攥着俩大拳头,使劲捣吧,来来回回地把米面揣瓷实。然后把大陶盆挪到炕头,盖上被子,开始发面。
一般要发上二十多个小时,怎么也得过一宿。趁着发面的工夫,还要烀豆馅,怼豆馅,最后把豆馅攥成一个个的圆球,都是费时费力的活计。
反正是农闲时节,有的是工夫,东西两院也都彼此帮忙,那些婶子大娘攥豆馅的时候,都是俩手活,每只手各攥一个,一起攥出来两个圆溜溜的豆馅。
游客们也大多想要上手体验一番,把怼碎的豆馅放在掌心,转圈抟着,结果往往是没抟成圆球,反倒是碎成一摊,这个也是技术活。
而像童麟阁这种吃货,则是假装干活,趁人不备,就把豆馅塞进嘴里,沙沙甜甜的,味道还不错。
田小胖家也准备蒸一锅豆包,面子昨天就发好了,正好晚饭的时候蒸出来吃。看到小胖墩一副没出息的样子,也不觉莞尔,他小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时候物质匮乏,豆馅里谁舍得加白糖啊。不过那时候有一样神奇的调味品——糖精,只要加入一小点儿,就齁甜齁甜的,只不过这种工业产品吃多了不好,所以现在看不到了。
剩下的就是包豆包了,这个也需要很多人手,通常都是东西两院互相帮忙,大伙坐在热乎乎的炕上,一边包一边唠嗑,倒也不寂寞。
游客们大多也喜欢上手包几个,不过个头有大有小,卖相看起来差很多。
包好的豆包一个挨一个的,码到锅里的帘子上。注意,一定要紧挨着,挤得严严实实,空隙太大的话就摊成饼了。
俗话常说“挤得跟装豆包似的”,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盖上锅盖,还要把锅盖的缝隙堵严实,通常会在上面苫上两个大麻袋,然后灶坑里面就架起大火开始猛烧。
因为豆包比较黏,而且比较瓷实,不大容易蒸熟,所以蒸的时间必须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