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等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有一点,如果是一般的学生,根本就接触不到最新的期刊,也只有荆建这样不在乎钱的土豪,才会花每月2000美元去订购,并且还要通过简森的关系。因此,有极大的可能,荣时辉根本不认为王若林会有那些期刊,更不担心他发现。而且王若林的论文也并没有发表,不是“荣教授说,为了更圆满些”吗?
如果事件按照正常程序,那会怎么样发展呢?
荣时辉剽窃,王若林蒙在鼓里。一、两年后,荣时辉交流期满,回美国。甚至再大度些,为王若林办理赴美的访问学者。
而当王若林递交博士论文的时候,他才会惊讶发现,荣时辉居然剽窃了自己的成果?那绝对就一个结果,哑巴吃黄连!
一个是导师,一个是学生;一个是美国著名学者,另一个是无名小卒;一个已经发表了论文,另一个还是草稿;一个为你办理赴美访问,另一个……?那不是狼心狗肺吗?说出去也要有人信呀?
到最后,王若林能选择的,也就是捏着鼻子认了。博士论文大修改,并且相关联的内容“引用”荣时辉教授。这么一来,也就变得铁板钉钉了。
如果真是那样,荣时辉果然是一手好算盘。
然而,荆建再次有了疑问。荆建的判断,那场火灾是意外,而且肯定是王若林的责任,他都留遗书自杀,还有更有力的铁证吗?那么说,应该意外失火与剽窃是毫无关系的。
在这里,由于信息不对称,荆建就产生了一个重大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