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伊格纳季耶娃解救了他:她从讲台后面轻轻地说:
“啊呀!那哪能称女佣人呀!我们是收留了一个穷姑娘,她没人可以依靠。让赫里斯京娜自己说吧。”
谢廖扎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怎么也说不出话来。“说什么?谈哪方面的事呢?”他苦苦思索,想说,却又找不到话题,因而窘迫不安。
“好吧,”季莫申科已经失去忍耐,他大声喊道:“再搜!”
帷幕终于升上去了,站在台上的是刚从县里赶来的县委书记拉津同志。拉津个头不大,瘦瘦的,长着尖尖的小鼻子。他的出现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大家带着浓厚的兴趣听他演说。他谈到全国的斗争形势,号召青年人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他像一个真正的演说家,在他的讲话中用了很多诸如‘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沙文主义’等字眼,而听众当然还弄不明白这些概念。演讲结束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他让谢廖扎接着讲话,自己先退场了。
天色已经发白,老板家里仍在进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搜查。十三个小时的行动毫无结果,这使季莫申科十分恼怒。他本来已经打算停止搜查了。这时,正要走开的谢廖扎听见女佣在她的小房间里轻轻地说道:
他们来到剧院与其说是为了开会,不如说是为了看戏。
“肯定在厨房里,在壁炉的里面。”
剧院里挤满了叽叽喳喳的年轻人,他们都是看到城里到处张贴的关于召开集会的告示后跑来的。糖厂工人管弦乐队演奏着乐曲,剧场里多数是中小学生。
十分钟以后,被拆毁的壁炉后面露出了地窖的铁门。
“好,这样做更妥当些。”
一个小时以后,一辆载重量为两吨的卡车满载着木桶和口袋,从老板家开走了。
伊格纳季耶娃坐在桌边仔细地听着。
炎热的中午,玛丽亚·雅科夫列夫娜挎着一个小小的包袱,从车站回到家里。阿尔青把保尔的情况告诉了她,她一面听,一面伤心地流泪。艰难困苦的日子简直度日如年。因为没法养活自己,她就去给红军洗衣服,这样,战士们为她争取到一份口粮。
“伊格纳季耶娃同志,这是我的姐姐瓦利娅,我们刚刚谈了入团的事情。她倒是很合适的,但是,您知道,母亲那一关不太好过。能不能让她秘密入团?万一我们不得不撤走,我当然拿起枪就跑,但她舍不得母亲。”
一天傍晚,阿尔青快步走过窗户,推开房门,在门槛边就喊了起来:
伊格纳季耶娃走进房间。
“保尔有消息了!”
“你说得对,瓦利娅。”
保尔在信中写道:
“谢廖扎,你把我的名字登记上去,但不要让母亲知道。除了你和我以外,不要让其他人知道。我什么都可以帮你干。还是这样办好一些。”
亲爱的阿尔青哥哥:
“我嘛,当然和大家一起撤退。不过你怎么办呢?母亲确实会非常难过的。”他沉默了。
告诉你,好哥哥,我还活着,就是受了点伤。我的大腿中了一颗子弹,不过快要好了。大夫说没有伤着骨头。别为我担心,很快就没事了。我可能会有假期,那我出院后一定回来。母亲那儿我没去成,结果现在成了科托夫斯基骑兵旅的一名红军战士。您一定知道英勇得出了名的科托夫斯基。像他这样的人,我还从未见过。我对这位司令员特别钦佩。妈妈回来了吗?如果她在家,请向她转达小儿子最热烈的问候,并请她原谅,我总是叫她操心。
谢廖扎还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你的弟弟
“如果彼得留拉的人再打回来怎么办呢?”
阿尔青,到林务官家中去一趟,将信中的内容告诉她。
他从口袋里掏出小册子递给瓦利娅。瓦利娅目不转睛地盯着兄弟,轻轻地问:
玛丽亚·雅科夫列夫娜又哭了很长时间,她那糊涂儿子居然连医院的地址都没有写上。
“瓦利娅,先别管妈嘛,”谢廖扎反驳道,“这些事情她还搞不清楚,她只想把自己的孩子圈在身边,对苏维埃政权她是不会反对的。相反,她会同情苏维埃。不过,她希望在前线作战的是别人,而不是她的子女。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你还记得朱赫来怎么对我们说的吗?你瞧保尔,他就不管他的母亲怎么样。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在世上好好生活的权利。怎么样,瓦利娅,难道你会不愿意?要是你也入团那该多棒!你做女孩的工作,我就做男孩的工作。克里姆卡,那个红毛鬼,今天我就要让他动起来。你到底怎么说,瓦利娅,和我们一道干还是不干?我这儿有本关于这个问题的小册子。”
谢廖扎常到车站上那列写着“政治部宣传鼓动处”的蓝色客车车厢里去,丽达和梅德韦杰娃就在这节车厢里的一个小包厢内上班。梅德韦杰娃叼着一支香烟,嘴角藏着调皮的微笑。
“我不知道。如果我也入团,母亲肯定要气疯了。”
共青团区委书记谢廖扎不知不觉与丽达亲近起来。每次离开车站,带走的不仅是一卷卷宣传品和报纸,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由于短暂的会见产生的欢愉之感。
“做什么?怕没事儿干吗?亲爱的姐姐,我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呢。应当大力进行鼓动。伊格纳季耶娃说,我们要把所有青年人集中到剧院,给他们谈谈苏维埃政权的问题。她说,我应当讲话。我想,这可不行,因为,你知道的,我不会演说。就像通常说的那样,肯定会砸锅。呶,怎么样,你说说,想入团吗?”
露天剧场上每天都挤满了工人和红军战士。铁轨上停着贴满彩色招贴画的十二军宣传列车。宣传车上热火朝天,昼夜忙个不停:这儿设有印刷厂,排印各种报纸、传单和布告。前线就在附近。一天晚上谢廖扎偶然来到剧场,他在红军战士中找到了丽达。
谢廖扎把双手一摊:
深夜,谢廖扎送她回车站上政治部工作人员宿舍去。突然,他自己也感到十分意外地问道:
“那我在团里做什么呢?”
“丽达同志,为什么我总是想看见你?”接着,他又补充说:“和你在一起非常愉快!每次见面以后,我都感到精神更加振奋,有使不完的劲,想不停地工作下去。”
瓦利娅看了他的证件,不好意思地看看弟弟,说:
丽达停住了脚步。
“我要你参加共青团。不懂?就是共产主义青年联盟。我是团的书记。不信?呶,拿去看看!”
“你听着,布鲁兹扎克同志,让我们约法三章,往后你别再这样抒发情感了,我不喜欢这样。”
瓦利娅认不出弟弟了,他完全变了。他精神抖擞,仿佛有人给他上足了发条。让姐姐在椅子上坐下,谢廖扎立刻开门见山地说:
谢廖扎像受到申斥的中学生一样,满脸绯红。
“瓦利娅,不会的。我实在没有时间回家,真的没时间。今天也去不了。我正好想和你谈谈,走,到我屋里去吧。”
“我只是把你当做好朋友才说这番话的,”他回答说,“可你对我却……我说了什么反革命的言论吗?乌斯季诺维奇同志,今后我当然不会再说了。”
“你真不害羞!怎么,你完全脱离家庭啦?为了你,母亲天天哭,父亲生闷气。这样下去,准要闹得一塌糊涂。”
他急匆匆地握了握她的手,拔腿就朝城里跑去。
当他们回到革委会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瓦利娅一直在花园里等他。见到谢廖扎,她就冲着他责怪起来:
谢廖扎接连几天没有再去车站。当伊格纳季耶娃叫他去时,他就以工作繁忙为由,加以推托。不过,他也确实很忙。
丽达·乌斯季诺维奇原来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乌黑的头发短短的,穿着一件崭新的茶色制服,腰间束着细细的皮带。谢廖扎从她那儿学到许多东西。她还答应帮助他开展工作。分手时,她给他一包书籍、宣传品,还特意送给他一本小册子——共青团的纲领和章程。
一天深夜,革委会委员舒季克在回家的路上遭到枪击,这条街上的居民多半是糖厂的波兰高级职员。事发之后,进行了搜查,查出了毕苏斯基分子的组织“射手”的武器和文件。
“你在自己的部门做了哪些工作?组织建立起来了吗?你应当对你的朋友,那些工人子弟多做宣传鼓动工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小组。明天我们就起草一份共青团宣言,把它打印出来。然后把青年人召集到剧院去召开一次大会。还有,我要介绍你和政治部的乌斯季诺维奇同志认识认识,她好像是做你们青年工作的。”
丽达到革委会来参加会议,她把谢廖扎叫到一边,平心静气地问道:
到达车站的路程很远。苏维埃乌克兰一师的司令部和政治处就设在车站上的列车内。伊格纳季耶娃利用路上的时间详细询问了谢廖扎的工作情况:
“怎么,小市民的自尊心作怪啦?怎么能把私人的事情搅和到工作上去呢?同志,这是绝对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