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布雷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长远的历史观来看,胡佛总统和国家复兴署的状况要比当初的印象好得多。现在可以肯定认为,在现代工业经济中,物价和工资能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自发的货币收入和物价的运动。用直接干预手段来抑制这种运动,是国家复兴署建立后的40年经济政策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问题。胡佛和国家复兴署的策划者正在对环境做出直接的反应,这往往比压倒一切的学说是一个更好的行动指南。
埃克尔斯银行渡过了难关,正如众所周知的埃克尔斯渡过了难关一样。1929年,659家银行倒闭,这是崩溃后的一个可观的数目。在1930年,有1 352家银行倒闭,在1931年有2 294家倒闭。倒闭最多的仍是根据旧妥协而产生的小的非会员银行。但现在谣传四起、排队出现的时候,没有一家银行是可靠的。联邦储备成员也同其他成员一起垮台了。当前显然可以看出纽约大银行再也不是可靠的了。回想可知1931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哈里森发现自己正在重新审查他缺乏同情心的信念:“小银行倒闭的作用……是可以被隔离开来的。”他这几句话的思想几乎可以肯定是由1930年12月美国第一银行倒闭产生的。该行有2亿美元储蓄,是美国史上倒闭的最大的商业银行,在资助纽约服装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走运的名称致使许多外国人相信——因此一直这样说——美国政府的信贷按某种方式卷进来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曾试图使纽约大银行对一个共同拯救行动感兴趣,但它们认为,最好让美国第一银行去它的。就拯救是否值得的问题,还存有一些疑虑。更重要的是,在有声望的纽约银行业范围内,人们都认为它是一个犹太人团伙。因此,在当时一般人看来,并没有真正的损失。
经济学家在当时给胡佛和国家复兴署都打了低分。这样的干预与市场的自由竞争运行相矛盾。防止工资降低就是排除对劳动力成本所做的正常的、理想化的削减。这样的削减导致更多的赢利运行,即导致更多的就业机会。工资削减对总的购买力和需求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并没有被认为是重要的。最后,国家复兴署的正统观点占了上风,这种观点深得人心。
当一家银行倒闭时,储户就再没有钱花了。因此,他们的花费减少了。贷款和储蓄再也不能按借入者的利益增长。因此,他们的投资和进一步的开销下降了。随着停业清理的进行,就得收回破产银行在其他银行的余额。因此,这些银行的贷款下降,投资和开支也减少,收回之声也就随之响起。其他银行充满了警惕性,也同样有效地收回和拒绝贷款。“在银行业倒闭中,幸存的仅仅是十分迅速和十分熟练地将自己变成保险储蓄机构的银行”。因此,银行倒闭和对银行倒闭的恐惧都有同样的作用。两者的力量都是强大的,引起通货紧缩——削减消费开支、投资开支,且因而削减销售、产量、就业和价格。在这些年中,货币体系成了一台具有这种作用的引擎。实际上,原因和结果不仅仅是从货币体系跳出来进入经济之中。当 要倒闭的银行破坏经济时,正在跌落的物价、产量、收入和就业也在毁灭优等的贷款,传播恐慌,使银行倒闭。经济生活一如既往的是结果变原因、原因变结果的子宫。
胡佛总统坚决反对这种工资削减,虽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他认为,这样会降低购买力,加剧通货紧缩。随着新政的到来,抑制这种螺旋式下降成了国家复兴署的主要目标。其准则是直接干预,后来的工资和价格控制与其如出一辙,意在阻止螺旋式运动。
1932年,联邦储备终于克服了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开始了公开市场业务。政府债券被认购,于是现金流出进入银行。此时为时已晚。受过恐吓的银行家死死抓住到手的货币不放,将其当作防止储户来取现金的附加保险。部分是出于这种恐惧心理,他们很快就占有远远超过需要的储备,这种情况在未来的许多年中都是如此。
一种力量是随着大萧条在1930年、1931年和1932年加剧而出现的公司对其价格有一定控制力的趋势——例如,农民缺乏的那种控制力,寻求价格削减具有的竞争优势,随之就会减少工资以补偿降低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产业中的其他现象也会跟着出现:很快就会形成一个螺旋式下降,即现代螺旋式通货紧缩常见的一面。不是物价把工资拉上来,也不是工资把物价拉上来,而是物价迫使工资降低,每一种物价的削减都导致新一轮工资的削减。
这种心情的变化也不意味着联邦储备体系现在准备扮演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典型角色。如果一个银行形象好,拥有大量现金,那么其贷款就会在联邦储备银行被再贴现。如果它特别需要货币,就意味着麻烦,其资产要受到一只公正的眼睛来检验。霍特·白芝(Walter Bagehot)在对中央银行机能的一篇著名论述中指出,在严重危机关头,中央银行应该慷慨且高利率发放贷款。这些年,联邦储备把这种传统反而倒置过来,吝啬地以低利率发放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