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尚纳汉考察队的三艘飞船中有一艘停留在高轨道上,另外两艘在预先进行了准备工作之后,降落在了索拉里斯南极占地约六百平方英里的一片岩石地带上。十八个月后,考察队工作结束;除了一起由机械故障造成的不幸事故之外,一切都很顺利。然而,科学研究小组的成员却分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他们之间争议的主题便是这片海洋。基于分析结果,他们将其归为一种有机组成物(当时还没有人敢说它是活的)。然而,尽管生物学家把它看作一种原始生物—就像一个巨大的合胞体,换句话说,一个硕大无比的单个流体细胞(但他们仍将其称为一种“前生物形态”),一层覆盖着整个行星表面的胶状物质,其深度在某些地方可达数英里—但另一方面,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则声称它一定是个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其复杂程度可能超过了地球上的生物体,因为它能够积极主动地影响它所在行星的运行轨道:没有发现任何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索拉里斯的这种行为。此外,行星物理学家还发现,这片原生质海洋中的某些过程和重力势的局部测量值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重力势会随着海洋的“新陈代谢率”而改变。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这一“事件”慢慢变成了考验他们自身价值的试金石。“从根本意义上讲,”他们会这样说,“这里面的利害远远超过了对索拉里斯文明的探索,因为它所牵涉的是我们自己,事关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由于资金短缺,向索拉里斯派遣正式考察队的计划又被推迟了三年。直到尚纳汉组织了一队船员,并设法从研究所获得了三艘C吨位的科斯莫德罗姆级飞船。考察队从宝瓶座阿尔法星区域出发,在他们到达的一年半之前,另一支考察舰队为研究所将一颗自动卫星体,月神247号,送入了索拉里斯星的环绕轨道。这颗卫星体经历了三次改造,每次间隔数十年,并且至今仍在运行。它收集的数据明确证实了奥滕舍尔德考察队的观测结果:索拉里斯星上的海洋活动非常活跃。
有一段时间,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流行的观点(当时被新闻界大力宣传),那就是覆盖着整个索拉里斯的这片会思考的海洋是一个巨型大脑,比我们自己的文明要先进数百万年,说它好像是什么“宇宙瑜伽大师”,一位智者,全知全能的化身,而且它早已领悟到一切行动都是徒劳,因此对我们保持着绝对的缄默。这显然不是事实,因为这片活海洋并非无所作为,只不过它的行为所依照的并不是人类的观念。它既不建造城市和桥梁,也不造飞行器;它不试图穿越太空,也不试图征服宇宙(某些人类优越性的坚定捍卫者认为这是我们手中的一张无价王牌),而是整天忙于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变形—“本体自发变形”(有关索拉里斯的文献中绝对不乏高深的学术术语!)。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任何顽强钻研了所有这些文献的人都会禁不住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尽管他可以从中看到一些也许是出自某种高度智慧结构的零散片段,但同时也会发现某种愚蠢之至、近乎疯狂的思维产物,这二者不分青红皂白地混杂在了一起。于是,和“瑜伽大师”这一概念相反,同时也出现了“海洋白痴”这种说法。
现在索拉里斯成了该区域所有观测活动的焦点,而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它显示出一种惊人的趋向:尽管它的轨道从引力上来讲无疑是不稳定的,但它却仍然能够使其保持不变。有那么一阵,这件事还几乎变成了一件丑闻,因为有人(为了科学的利益)试图将这些观察结果归咎于某些人的过失,或是归咎于他们所使用的计算机。
这些假说使得一个最古老的哲学问题重获新生,即物质与精神以及意识之间的关系。像杜哈尔特那样率先承认这片海洋具有意识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方法学家们将它过于草率地称为形而上学,然而几乎在每一场讨论和争辩的背后,这个问题都隐而待发。没有意识的思维有可能存在吗?那些在这片海洋里发生的过程能被称作思维吗?一座山难道就是一块大石头吗?一颗行星难道就是一座大山吗?你可以使用这些字眼,但新的规模尺度会带来新规律、新现象。
于是,在这一发现的四年后,奥滕舍尔德考察队进入了它的环绕轨道,并从“拉奥孔号”和两艘陪同的辅助飞船上对它进行了仔细的勘察研究。这次考察算是临时侦察,特别是由于他们缺乏着陆能力。他们在行星的赤道和极地轨道上发射了数颗无人观测卫星,其主要任务是测量引力势。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几乎完全被海洋覆盖的行星表面,以及从海洋中伸出的少数几片高地。尽管索拉里斯的直径比地球大20%,这些高地的总面积却还不及欧洲。这些小片陆地上多是岩石,形似沙漠,不规则地分布在整个星球表面,大部分是在南半球上。同时他们也对大气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里面不含氧气,而且还对行星的密度以及反照率等其他天文指标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测量。正如所料,在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没有发现任何生命的迹象。
这个问题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化圆为方的难题。每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在努力为索拉里斯学的宝库做出自己的贡献。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有的声称我们面前所看到的是这片海洋的“智力高度繁荣”时期之后由于退化或倒退而导致的结果;还有的说这片海洋实际上是一个胶质母细胞瘤,起初出现在这颗行星上原来居民的身体里,渐渐将他们全部吞噬,消化吸收,最后把他们的残骸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永恒持久、能够自我更新的超细胞生命体。
人类每年都会新发现数百颗行星,它们会被添加到一个巨大的数据库里,附带上几行描述它们基本运动特性的注解。索拉里斯本是这些行星中不起眼的一员,现在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天体。
荧光灯的白色光芒好似地球上的日光。我把仪器和书本从桌上拿开,把一张索拉里斯的地图铺开在塑料桌面上,双手撑在桌边的金属饰条上,仔细研究起来。这片活海洋有浅滩也有深沟,海中的诸岛上覆盖着一层经过风化的矿物质,表明它们曾经也是海底的一部分—难道说这片海洋也控制着海底岩层的起落升降?没有人知道答案。我凝视着地图上两个巨大的半球,上面涂着各种深浅不一的紫色和淡蓝色。就像我以前经历过无数次的那样,我又一次感受到那种惊奇不已的感觉,就像第一次那样震撼,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孩子,在学校里头一回听说了索拉里斯星的存在。
于是人们又重新观测和计算,这一次做得极为精确,而其结果只证实了人们已知的事实:索拉里斯的轨道的确应该是不稳定的。
不知为什么,周围的一切,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吉巴里安死亡之谜,甚至是我自己未知的将来,突然变得好像全都不重要了。我脑子里没有一丝杂念,完全沉浸在这幅令每个看到它的人都感到震惊的地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