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米文学网aimi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雪山中,有苏伐剌拿瞿呾罗国,即东女国也。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东接吐蕃国,北接于阗国,西接三波诃国。
贞观二十二年,伊嗣侯三世和吐火罗联合派遣使者,向大唐求援。也就是在这一年,唐军重创西突厥,征服大部分地区,控制区域基本与吐火罗接壤,但仍然没有能力直接派遣军队。
但事实上,中国境内的女儿国并非苏毗国一个,《旧唐书》记载:
贞观十八年,伊嗣侯三世退到吐火罗,雇佣吐火罗的军队抵抗阿拉伯人,再次遣使恳求大唐帮助。
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女王号为“宾就”……女王若死……更于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为王,其次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
贞观十三年,伊嗣侯三世又一次派遣使者求助,但依然没有结果。
这个位置说得很清楚,是在川西北一带,可以称之为川西女儿国。
贞观十二年,伊嗣侯三世遣使者求助,送给李世民一只活褥蛇,形状像鼠,长九寸,能捕穴鼠。
然而在新旧唐书中,这两个女国被糅合为一,包括吕思勉先生在内的历史学家曾做过大量的工作进行剥离,但至今仍有争议。
伊嗣侯三世一路抵抗,一路逃亡到帝国最东部的呼罗珊行省的山区,屡次派遣使者向大唐求助,但大唐当时并未打通西域通道,对此也爱莫能助。
作者写作此书时,因为西域女国的资料实在太少,便沿用了部分川西女国的架构。在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之时,苏毗国已经被吐蕃兼并。
当时大臣认为赏赐泥土意味不祥。果然,几个月之后阿拉伯人攻进了泰西封,伊嗣侯三世放弃都城,仓皇逃亡。这也成为伊嗣侯三世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在小说的结尾,他才执着地要从天竺带走一抔泥土,可惜,不是他的无论如何也带不走。
另外必须指出,玄奘并没有到过苏毗国。他行走过一百一十个国家,但《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国家更多,其中很多都是他听说的,包括苏毗国。玄奘虽未去过苏毗国,记载得却很准确。因此作者在小说中安排玄奘去了一遭,也算应景。
这中间发生过一起事件,公元637年,卡迪西亚之战的前夕,阿拉伯人派出使者到泰西封劝降。伊嗣侯三世被激怒,认为他们是讨饭吃的蛮荒之人,就说:“你们若是想讨些吃穿,我可以赏赐你们一些,然后就滚回沙漠吧。”阿拉伯使者请求赏赐给他们一块泥土。伊嗣侯三世果然命人弄来一块土,让阿拉伯使者背走了。
王玄策
扩张时代的阿拉伯,兵锋锐不可当,同时开三条战线,东打波斯,北伐拜占庭,西征埃及。波斯连战连败,虽然偶有胜利,最终无法改变大势,在决定性战役卡迪西亚之战中,连帝国宰相,国之柱石鲁斯塔姆也被擒斩首。
王玄策出使天竺一共有三次,也有人说去了四次。
伊嗣侯三世像极了明末的崇祯,帝国濒于崩溃,政局不稳,外族压境;国库空虚,赋税透支;豪强并起,军阀割据。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人的崛起。